□ 李云才
学思践悟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,需要实现发展理念、发展方式、发展方法、发展动力、发展举措的全面创新。
实现发展理念创新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诸多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。一是从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看,需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,革除一切阻碍农村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分割的樊篱,在新发展理念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、协调发展、共享发展、包容发展、一体发展,促进城乡互融和城乡共赢;二是从区域有序动态平衡发展来看,需要牢固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,通过区域的强优发展、特色发展、选择差异性发展,弘扬各自独特优势,缩小区域性发展差距;三是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和彰显“三农”特点与优势来看,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。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绿色优先,效益优先,融合优先,可持续优先,让绿色发展贯穿于农村发展的全过程、全覆盖。绿色发展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保障和战略支撑。
实现发展方式创新。农业农村产品的供给质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,要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精细型发展方式,要从不惜资源环境代价的“牺牲型”发展方式转变为节约与保护优先的“绿色型”发展方式,要从数量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,要从“靠天吃饭”的“波动型”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稳定型发展方式,要从无序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管理型发展方式。
实现发展方法的创新。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艰巨性肇始于长期制度设计的弊端,“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,勇于直面问题,敢于刮骨疗毒”,“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”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,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导向,也是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治本之策。
实现发展动力创新。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看,至少有三个方面:创新驱动、获益驱动和文化驱动。创新驱动,包括制度创新、体制创新、机制创新、治理创新、科技创新、经营体系创新等激活发展的生产生活要素和社会要素。获益驱动,在农村创新发展中,必然释放出改革红利、政策红利、生态红利、资本红利、人居红利、社会红利,激发获益者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文化驱动,对于中国而言,农村无疑是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红色文化的沃土。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、现代农业文明建设等现代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,蕴含着创造、创新基因的文化萌动,使农村传统文化、现代文化牢牢扎根于乡土文化之中,形成独特的创新乡土文化优势,这种文化软实力是托起农村兴旺的不落“太阳”。
实现发展举措的创新。一是明确强调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这是发展力、领导力、行动力的重大创新。二是“提高党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,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”,这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与保障。三是明确了改革重点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总体要求。四是实行政策引路,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壮大集体经济。五是指明了发展路径,强调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”,深入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。六是强调农村社会化治理的重要性,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,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”。七是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‘三农’工作队伍”。这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抉择和关键举措。
(作者系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)